文化旅游

非遗项目亮相岭南祠堂文化节

发布时间:2023-04-18 12:39:26

一曲原汁原味的情景咸水歌《天上有星千万颗》,一场恢弘的群鼓武术表演《鼓·武飞扬》……12月21日,第七届岭南祠堂文化节在广东丝绸之路十大地标之一的黄埔古港顺利拉开帷幕。据悉,本届岭南祠堂文化节暨美食嘉年华由广州市海珠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珠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

百年非遗“集结”黄埔古港

锣鼓齐响、雄狮舞动,岭南暖冬里的黄埔古港最近格外热闹。工艺集市、美食长廊,本届岭南祠堂文化节不仅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小吃,鸡公榄、南乳花生、盲公沿街叫卖,承载着无数老广儿时味道与记忆的市井风情也被再次重现。

书法家抓住己亥年的尾巴向广大市民挥毫送福,汉服旗袍仕女穿梭古港,儿童投壶游戏,让人穿越时空回到当年一口通商,万樯齐集的时光。

当然,除了美食与美景,岭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更是高调亮相。在黄埔古港内可以看到,广州榄雕、广彩、广式红木宫灯等非遗工艺品也首次引入活动现场,引来了不少游客的驻足围观。家在广西的尹同学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岭南非遗作品,觉得非常震撼,非常漂亮。”

俗话说,“懂非遗之美,传文化之根”。如何弘扬和传承民间艺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课题。为了将非遗文化更“接地气”地传播出去,在本届文化节中,广东非遗大师更是并肩亮相,为非遗文化宣传加油助阵。

令人惊喜的是,除了大家熟悉的广彩、红木宫灯等非遗之外,一直备受瞩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双蒸酒也在本届文化节中亮相。文化诗酒配佳肴,可谓是岭南暖冬的好时节。

据了解,九江双蒸独特的酒酿造技艺近日被列入了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将该传统技艺加强保护,致力于传统酿酒技艺的研究,冲击“国遗”,并借此契机擦亮九江双蒸的品牌。

百年传承酿造老广味道

始于清道光初年的九江双蒸酒,至今有近两百年历史。据九江乡志记载,明清两代,九江镇巷巷有酒坊,街街有酒店,人人论酒经,家家户户都会酿酒。

与其他酿酒技艺相比,九江双蒸酒酿造技艺是我国豉香型白酒酿造技艺的典型代表之一,有其独特性,这项传统技艺包括曲饼制作技艺、双蒸发酵技艺、冷却馏酒技艺、勾兑沉淀技艺等,其技艺核心是需两次发酵、重蒸而得,故称“双蒸”。九江双蒸酿制技艺于2009年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

从饼丸生产、酒饼生产、蒸饭发酵、蒸馏、酝浸陈酿、酒体勾调、贮存、过滤以及最后的包装与仓存,九江双蒸第十九代传人崔汉彬近十年来通过不断地尝试、酿造、品尝,为传统米酒的开辟出了新道路。

作为整个白酒制作过程的灵魂,酒曲饼丸的品质优良直接决定了白酒的质量。因此饼丸的制作过程需要精细化控制,例如饼丸的配料比例要精准,大小颗粒要均匀一致,培养条件中的温湿度要严格控制等。

res03_attpic_brief.jpg

饼丸的配料比例要精准,大小颗粒要均匀一致。

res05_attpic_brief.jpg

饼丸培养温湿度要严格控制,使用时粉碎的粒度要通过200目筛网。

此外,酒饼是发酵过程直接使用的原辅料之一,对豉香型风味的形成起到主导作用。与饼丸的制作过程同样,酒饼制作过程要求也十分严格。在精细化的流程制作下,酒饼上霉均匀、无裂纹、内无黑心,气味清香。

res07_attpic_brief.jpg

酒饼是发酵过程直接使用的原辅料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酝浸陈酿工艺是九江双蒸酒的独特工艺,也是九江双蒸酒的风格成因。该过程需要精心挑选与处理肥猪肉,要求肥膘的厚度不得少于5cm,不能有一点瘦肉,必须带皮;经多道工序处理后的肥猪肉达到酯香清雅,放入酿造完成的斋酒容器中进行3个月以上的陈酿,浸坛后的猪肉色泽金黄,酒香扑鼻,酒液晶莹透亮,豉香四溢,惹人垂涎。

res09_attpic_brief.jpg

酝浸陈酿工艺是九江双蒸酒的独特工艺,也形成九江双蒸酒的风格。

对于许多广州市民来说,九江双蒸酒“玉洁冰清、豉香纯正、醇滑绵甜、余味甘爽”的口感是令人念念不忘的粤酒味道。在百年传承老工艺,匠心酿好酒的过程中,九江双蒸酒风格优化独具一格,按照消费者口感变化的需要,将不同年分,不同批次,不同季节,不同工艺的酒液重新组合,使其口感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记者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