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文旅投融资培训班:市文旅产业发展及文化金融

发布时间:2023-04-17 21:21:56

11.jpg

课题:广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及文化金融投融资情况介绍

主讲:朱小燚

朱小燚,现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外宣和新闻发布、文艺、文资、文产、文改等工作。先后获:广州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系日本语学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硕士,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曾公派赴日本国立九州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访问学者。

2009年任广州市政府外事办公室/港澳办公室副主任,2016年12月起担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至今。曾担任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执委会办公室主任。

第一章 中央、省、市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

一、中央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 

22.jpg

习近平在广州荔湾区考察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

“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018年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在广州荔湾区考察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强调 

33.jpg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深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座谈会

“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使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提升旅游的思想文化内涵,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传下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为弘扬。”——2019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深圳召开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座谈会的讲话。

 “推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文化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2019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省委关于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

44.jpg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全体会议

“广东文化很有特点,广州音乐、粤剧、潮剧等各具其美,美美与共,最后融入中华民族的大美之中。广东将深化粵港澳合作,加快广东文化圈建设,与港澳共建人文湾区。”——2019年3月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开放日时候表示

 “要保护传承好粤剧、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精粹,着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的文化活力。”——2019年1月5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荔湾区调研时强调

  “广州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今年年初,李希书记对广州文化建设工作提出要求

三、广州市委关于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指示精神

 张硕.jpg

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

广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作出了“1+1+4”工作部署,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工作措施和实施意见。 

广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指出,要培育提升广州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携手共建共享宜业湾区、人文湾区、幸福湾区、美丽湾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围绕实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发挥广州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和文化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坚持保护传承和改革创新相结合,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着力建设文化强市,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2019年3月23日,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就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开展专题调研时指出 

“坚持保护传承和改革创新相结合,梳理总结广州城市记忆节点、岭南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民风民俗等岭南文化元素,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用绣花功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提升,推动文商旅创居融合发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培育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2019年8月2日,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到荔湾调研时强调 

第二章 广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一、广州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1.历史文化资源。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发源地,拥有粤剧、广东音乐、“三雕一彩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广州还加快建设完善博物馆体系。2017年12月,广州率先在全国颁布《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加快推进博物馆建设发展。全市共有博物馆61座。

2.旅游资源。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51家,旅行社587家,星级酒店180家,高星级酒店和国际品牌酒店数量位居珠三角首位。天河路商圈是中国最具规模的高端商贸集聚区之一,有“华南第一黄金商业带”之美誉。北京路文化旅游区被世界旅游组织评为广东首个、全国第三个“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 

二、文化旅游城市形象日益凸显

1.旅游地位不断上升 

根据权威机构“欧睿国际”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百大旅游目的地城市排行榜》,广州列全球第18位。世界旅游和旅行者协会(WTTC)发布城市旅游及影响报告显示,世界10大发展最快的旅游城市,广州名列第二位。 

2.旅游名片进一步擦亮

广州积极打造城市旅游名片,“食在广州”、“花城”等城市品牌形象尤其深入人心。

三、文化旅游融合模式多样、载体不断丰富 

1.文化旅游模式不断创新

2.文化旅游融合载体不断丰富

3.红色革命遗址活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四、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随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一批跨界经营、综合经营的文旅企业或集团逐步成长、壮大。最典型的是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的长隆集团,目前已成长为集旅游、娱乐、演艺、商业、酒店、科技等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开发集团,已成为国内文化旅游业的标杆和广州文化旅游度假名片。在文化体制改革基础上,一批文化类企业脱胎换骨,成长为集文化、演艺、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集团。 

五、重大文旅融合项目纷纷落地

近年来,广州市加快推进了重大文旅融合项目的落地,促进了广州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安华汇和广州K11购物艺术中心、融创广州万达城等项目先后开业。 

六、滨海文化旅游蓬勃发展

在邮轮旅游方面,2016年起广州邮轮旅游进入常态化运作,国际邮轮公司进入南沙港临时码头,广州邮轮旅游得到迅猛的发展。珠江一江两岸文化旅游景观带的加快建设,也将助推广州滨海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还将推进“广州塔·珠江黄金水段”创建国家5A级景区,将珠江游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品牌。

55.jpg

长洲岛游艇码头

七、文化节庆旅游蓬勃发展 

广州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活动影响力日益扩大。如广府庙会、越秀灯会、乞巧节、波罗诞、萝岗香雪文化旅游节、盘古王诞、广州草莓音乐节、广州国际灯光节、迎春花会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八、文化会展业与旅游实现融合发展

近年来,广州整合文化会展业资源,加快推动旅游与文化会展业的深度融合。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整合了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中国国际漫画节、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多个文化会展资源,形成汇聚演艺、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版权、动漫游戏、音乐、艺术品等门类的综合性会展联合体,2017、2018两届实现直接成交额超过40亿元。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为广州文旅融合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相比纽约金融湾区,旧金山的科技湾区,东京的产业湾区,广东的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发展潜力最广,尤其是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三个不同法律形式,四个的中心城市的融合特点,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尤其当下共同推动将深圳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我们的未来值得大家期待。

1.从国家战略层面。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凝心聚力的最好黏合剂。当今世界湾区的发展既是经济的发展,也是建立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过程。粤港澳大湾区蕴含2000多年同根同源、血脉相通的岭南文化,是人文湾区建设的独特资源优势。 

2.从文化交流层面。粤港澳大湾区是近代中国比较早向世界开放的地方,中西文化交汇,外来文化丰富、发展了大湾区的地域文化。 

3.从广州发展层面。广州是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饱含岭南文化的气息。《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交流门户,这是广州城市文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第四章 广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计划举措

一、建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同机制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的联动,进一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与广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交融,推动文旅、体旅、商旅、交旅、工旅、农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一批文化含量大、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激发文化旅游业的创意与活力。

二、加大文化旅游融合政策支持力度

围绕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统筹编制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做到“多规合一”,实现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按地域相近、文脉相承、内涵相关、业态互补、特色各异的原则规划布局。抓紧制订出台文化旅游跨界融合发展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格局。创新文物保护政策,在不突破国家法律底线情况下,文保单位、博物馆或个人从文物或历史古迹本身开发出的文创产品,给予知识产权认定,并允许其实施有偿的授权经营。 

三、打造文化旅游重点功能区集聚发展

结合“三中心一体系”、“三大战略枢纽”,以及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和“一江两岸三带”、“大小黄金三角”的发展布局,重点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功能区。

四、创新发展文化旅游融合业态

1.实施“互联网+”战略。引导文化旅游重点区域和项目建立门户网站,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开发和推广文化旅游资源智能终端APP。

2.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依托部分具有历史底蕴的古镇或古村落,打造集文、旅、史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如正果镇文化旅游小镇、鳌头村“西塘童话小镇”,从化“花卉小镇”、“温泉财富小镇”等。

3.提升发展轨道文旅经济。通过地铁等公共轨道交通设施的无缝连接,鼓励项目业主引入更多的文化创意元素、体验经济业态和游乐项目,提升旅游价值和文化内涵。 

4.发展“会展+”业态。大力发展高端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促进精品旅游与大型会展结合,形成以会展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会展的良性互动模式。

5.开发邮轮经济。大力推动邮轮产业与旅游、商贸、科技、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等相关领域融合,发展邮轮经济新业态和延长产业链。 

6.整合中医药特色资源。发挥广州中医药丰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和生态养生休闲游。 

五、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品牌

1.打造广府历史文化系列产品。

2.开发岭南商贸文化系列产品。 

3.发展都市休闲文化系列产品。 

4.优化提升森林温泉养生系列产品。

5.开发南国水文化系列产品。 

六、以大资本、大项目培育大型文旅企业

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影视企业在广州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建设全球电影后期制作中心,打造集影视制作、商业、娱乐、文化、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影视制作与体验基地。实施打造“文化旅游航母”工程,加快组建广州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大力扶持“老字号”,鼓励优质“老字号”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和品牌延伸组建文化旅游一体化集团。 

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合作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的机遇,发挥广州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深化与港澳建立“一程多站旅游战略联盟”,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注重利用移动互联网、VR、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拓宽传播推广渠道,建立商旅文融合的城市形象推广系统。整合大湾区艺术家工作室、演艺团体、演出服务、节目制作、舞台设备租赁等文化资源,打造集文化消费、文艺表演、艺术体验于一体的全国引领型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 

八、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吸引培育工程 

1.通过大力宣传推广,创造优越条件,引进高端文化创意人才、旅游开发人才和文艺名家大师。

2.促进行业企业与地方院校的合作,发挥龙头企业的人才辐射带动作用,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孵化基地,培养本土优秀的文旅产业人才。 

3.定期开展行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行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

4.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增强人才培训和服务功能,开展人才职业资格认证和相关培训,开展评选广州市金牌导游、美食大师等活动,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九、营造文旅融合发展环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

1.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无线网络、4G、5G的全覆盖,建立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一站式服务。

2.完善交通路网。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从机场、车站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无缝对接。 

3.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集电子商务、远程营销、虚拟旅游、智能监控于一体的旅游公共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