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聚星频道第六夜 | “魔灯院”星 梁敏菲

发布时间:2023-04-18 00:59:57

《聚星频道》作为广州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的特别开设的一档访谈专栏,旨在与动漫、游戏、影视、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在内的文化产业各细分领域企业家,以及文化特色银行、文化融资租赁、证券、担保等金融机构高管进行访谈,走进各个企业,了解行业动态,讲述企业家创业故事,宣扬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

图一.jpg

有人认为,“这个时代物欲横流,中国的社会精英深谙‘实用性’的重要性,无可厚非地关注着物质、效能、商品、分配与世俗机遇。大家疲于奔命地收集技能,浸润于信息焦虑,忙碌于追逐热点、复制成功……”

但魔灯院认为,“正是人类精神最宝贵的财富,驱动着人类的好奇心,滋养着想象力和创造力,培育出洞察力、创造力、感知力和更整合的思维,助我们突破人生的边界。”

“枝繁叶茂还需根须深纵,土壤,更不可瘠薄。”

魔灯院是专注于艺术思维与美学养成的商业教育机构,汇聚了来自国内外一流艺术学府和极具实践经验的师资,为社会精英人群提供专业、系统、多维的整合艺术史课程,引领他们了解艺术发展的历程,拓宽视野,完善感知维度,创造具备差异、多元价值的事业和人生。

图二.jpg

魔灯院坐落于充满艺术气息的东山口

图三.jpg

魔灯院联合创办人及导师 

本期聚星频道来到了艺术气息浓厚的东山口,拜访了魔灯院,采访了魔灯院联合创办人之一梁敏菲,共同为大家打开一扇关乎每一个人的世界观感之源的门——艺术与美。

本期嘉宾

图四.png

魔灯院联合创办人梁敏菲女士

以下为采访整理内容:

主持人: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魔灯院。

敏菲:魔灯院是一个艺术史教育服务机构,为顾客提供教育、咨询、策展及艺术品收藏等多方面服务。魔灯院以让大家掌握中西方艺术史的脉络为初衷,提供以中西方艺术史课程为核心的教育服务,艺术史的弘扬、风格应用都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当然,学习形式还包括游学与每月举行三至四场沙龙的艺术史俱乐部、赞助人的艺术私塾等等。主持人:广州在推动当代艺术一直很努力,但是氛围还是较弱,艺术目前仍是在小众圈子内推动,在此背景下,魔灯院大力推动艺术史课程及运营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敏菲:首先要把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和艺术史的推动、弘扬分开来看。魔灯院的联合创办人里面也有非常关注与积极参与现当代艺术的资深圈内人、学者。但魔灯院创办的目的还是艺术史。艺术史是底层素养,是根,我们是需要在南中国发扬这个专业的学习,普惠到更多的人。

在日常运营方面,虽然不少人会认为修读艺术史课程和现实生活存在距离,但是我认为,从商业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场开始主动引入艺术元素,许多品牌公司也开始主动冠名一些热门的艺术活动,希望丰富品牌内涵,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入的情感联系。鉴于此,系统地学习艺术史、学习艺术如何赋能商业是很有需求的,也越来越多的人会主动进入。

图八.jpg

广州首个艺术购物中心K11,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前来“打卡”。

主持人:目前魔灯院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敏菲:竞争是需要有对手而言的,魔灯院在南中国的定位,暂时是唯一的,毕竟没另一个专注于艺术史的教育机构。另一方面,魔灯院的老师都是学界或者业界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在师资方面相比其他机构更有竞争优势;再者,与其他从事艺术教育的机构不同,魔灯院针对的群体不是艺术圈业内人士,我们更多是寻找更多圈外客群。目前,我们的学员大多是与泛快消行业关联度较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包括服饰、花艺、家居设计等。这些行业在产品的设计中往往需要通过艺术来加强产品的呈现效果,从而达到助推公司业务发展的商业目的。

图九.jpeg

魔灯院第一期艺术史赞助人私塾,大部分学员都是企业创办人

主持人:艺术史课程对于无学术背景、跨行业的零基础学员会很有压力吗? 

敏菲:不同的学员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对于具备一定生活和工作积累的学员,自己本身就或多或少地对艺术中某一个垂直的细分领域有一定了解,沉淀了一定的艺术感触,抱着较为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艺术史,带着对艺术的认可态度,他们在学习艺术史时所受到的阻力也会大大减少。

对于相较年轻的学员,魔灯院会先把他们带去艺术馆现场进行体验与感受,培养对艺术的感触。在一次游学中,我们把大家带去了北京,参观了数个横跨中西方的艺术展览,激起学员对于走进艺术、读懂艺术和欣赏艺术的渴望,让大家意识到学习艺术史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员学习艺术史的主动性与参与度。

主持人:面对商业化的艺术史课程,樊林老师和胡震老师两位在广美任教多年的老师会抱着什么样的想法呢? 

敏菲:首先两位老师有强烈的使命感,艺术史是他们的半生羁绊。樊林老师曾经说过,对生活永远充满热忱、有欣赏品鉴美的能力、能感知藏匿于日常细节中的妙趣,这是艺术史带给人们的财富。

在学校里,艺术史更多地会被当成一个学科。但在魔灯院,教学方法却不再只是列举和剖析知识点,而是更多把日常生活或艺术生态中遭遇的问题,放到历史艺术文化中去讨论。魔灯院将搭建一个开放多元的讨论平台,艺术史就是背后的背景。人们为了感受一样东西的有趣聚在一起,并将在其中不断开拓视野、充沛生命。

创办魔灯院,老师们的共同希望,是能真正地做到“借艺术史还魂”,并期待看到很多思考不再纯粹停留在形而上的严谨层面。这不仅能弥补学院办学的空白,也能关照到不同行业的成年人。他们将在体验观察生活时向艺术史家与人文主义者逐步靠近,捕捉和领悟人文哲思,窥得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主持人:作为文化企业,贵司如何借助金融之势,助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敏菲:目前来说,我们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如何做好课程及相关内容。

金融方面,魔灯院现在主要通过投融资、企业赞助等方式获得资金,比如说,企业可通过冠名展览或冠名课程翻译用书等方式完成项目赞助。2019年,魔灯院加入了广州市文化金融发展促进会这个大家庭,入会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借助促进会的力量助力魔灯院的发展。但目前就我参加过的一些活动来看,我感觉那种拥有着充足资金或场地支持的园区项目才会在这个体制中更占据优势与关注度,更受金融机构的青睐。

主持人:之所以会出现您所说的现象,其实与文化企业的生命发展周期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当文化企业发展到成熟期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更为突出,从而支撑其后续发展与创新,而文化创意园区所拥有的场地资源,恰恰能作为一种质押物,为其进行后续融资提供坚实的保障与物质基础。因此,园区型文化企业在融资时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优势。

但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来探讨这个问题,为什么相对轻资产结构的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耦合度比较低呢?这个问题表现在:一方面,文化界的人对金融界的人了解程度不够深,艺术界有很多出色的独立个体、或是来自艺术空间、机构的人,他们与广州市文化金融发展促进会这种能有效增强文化与金融联系,促进双方融合发展的主体接触较少,同时,这些感性的艺术从业者往往也对充满数字的金融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而另一方面,金融界的人对文化界的人了解程度也不够深,他们对艺术的认识、鉴赏与判定能力都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会对双方开展合作产生一定的阻力。

因此,我认为为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文化与金融界的人士都要主动打破这一层壁垒,主动了解对方,助力提高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深度。同时,广州市文化金融发展促进会作为双方连接的一道桥梁,也应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双方服务,促进双方信息交流与共享,发挥好自身的作用。

图片来源:广州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魔灯院、广州k11

整编:广州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