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线下到线上,博物馆“金牌讲解员”会成为新网

发布时间:2023-04-17 15:25:24

虽然近几年各大博物馆纷纷试水新媒体运营,其中一些已经成为行业内乃至公众广泛认可的“大V”,但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博物馆人不得不加快了转型步伐。一方面,线上展览、云端藏品成为普遍潮流;另一方面,各大馆纷纷赶搭音视频风口,尝试语音讲解、视频讲解。

每个博物馆都有讲解员。从传统“讲解”到线上“主播”,从讲解员到博物馆,是否准备好了?被各馆视为精英主力的“金牌讲解员”们,是否能成为新一代“博物馆网红”呢?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线上首播“雷锋,从未离开”

3月7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平凡与伟大——雷锋同志诞辰80周年纪念展”线上首播“雷锋,从未离开”。这是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虎牙直播”首秀,讲解员伍嘉希线上直播首秀。越秀区80所中小学、7万多少先队员,跟随讲解员嘉希姐姐和熊柏瑄、梁中天两位少先队员一起学习雷锋精神、感悟新时代抗疫先锋的无惧无畏。直播最高观看峰值达15.9万人次,累计观看量达80.1万人次。

wujiaxi.jpg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金牌讲解员伍嘉希和小学生们一起直播。

“我们的‘学雷锋活动月’是2016年开始作为一个品牌活动开展的,今年已经是第5年了”,三大会址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段澜介绍,今年是学雷锋纪念日57周年,在不同寻常的环境下,三大会址纪念馆也将以特殊的形式宣扬雷锋精神,讴歌抗疫英雄。

三大会址纪念馆是全国纪念馆、博物馆中第一家入驻“虎牙直播”的。伍嘉希是2018年全国优秀志愿讲解员和广州旅游金话筒冠军、2019年广东省金牌讲解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出身的“金话筒”说,当下博物馆、纪念馆的展陈手段也在发生变化,不再拘泥于实物展览版面,与视听的结合应该会是一种趋势。

此次的直播还是依托于展览框架的时间线,但做了不少补充。与往年比较大的区别是增加了最近的抗役中的一些医护人员的动人事迹,这是结合当下时事,让孩子们体会到雷锋精神的当代传承。直播中有两名小学生一道参与,有些环节,就是让小朋友念出来。

毋庸讳言,一个好展览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展品体现。用直播的形式在新媒体端传播,展品、图片能看清吗?伍嘉希表示,为此,馆方专门采用了摄像机来拍摄,以尽量保证视频质量。

视频导赏“临时设计”会不会成常态?

2月14日,广州博物馆“城标·城史——广州历史陈列”常设展览成为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联合推出的“宅家云游:足不出户游世界,别样风光收眼底”栏目在广东省遴选出的唯一博物馆展览。当天上午,馆方金牌讲解员肖梦雅做了“2小时带你读懂广州,云游广州博物馆”导赏,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带观众读懂广州,了解广州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

4239913_huangwx_1583737341805_b.jpg

广州博物馆金牌讲解员肖梦雅在直播中

这个展览的选择颇具深意。熟悉广州的人大多知道,步入镇海楼,广州历史在眼前逐层展开,从新石器时期到当代,千百年来广州为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增添的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在这里有完整而优美的呈现。展览的许多展品,如秦戈、乐舞俑、节马图等,都是极富特色的国宝。肖梦雅则在2019年8月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名被选送入京参加“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讲解工作的宣教人员。这种组合,新颖而又高质量。

“无论疫情怎么肆虐,文化之门永远是敞开的。”2月8日元宵节这天,站在广州鲁迅纪念馆正门外,戴着口罩的馆长吴武林信心满满地说。视频镜头中的吴武林和教育推广科的讲解员李凤霞,带着观众的视线在纪念馆的室内与室外穿行,围绕着馆里的几个基本陈列和复原场景——“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从红楼到钟楼”等,娓娓道来。馆内现有的6个基本陈列和3个复原场景,就在木棉花开的这段时间里,陆陆续续地上线了。

而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将来会延续吗?也值得探讨。

zaizhongloushang.jpg

鲁迅纪念馆的“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展览。

“线上”“线下”融合

会有更多新可能

博物馆、纪念馆的线上推广,并非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才冒头,但长时间的宅家生活,确实成了加速它们生长、进化的催化剂。它们也让博物馆的边界更加延伸,服务更加深入,提供了许多过去不曾有过的可能。

大元帅府纪念馆官方公众号上的“在家‘听’展,每期一个文物小故事”,过去一个多月中在不断更新,这是和喜马拉雅平台合作的一个项目。负责主讲的讲解员吴瀚汀告诉记者。用音频方式讲帅府故事的想法源于馆方当时希望观众除了可以通过现场看展览和公众号的文字图片信息外,还可以适当解放眼睛,采用耳朵听的方式了解展览和文物信息。现在看来,这个想法还挺有前瞻性。最初的设定也并不是针对所有观众,而是特别指向对近代史有兴趣、热忱的人士,可以说是一种针对“圈层文化”的产品,实际上到后来,不少内容也是老少皆宜的。比如有一期讲中山装,各个部位都有什么讲究,大家都感兴趣。她说,平时在现场讲解,一个展览最多一个小时,只能讲个整体框架。但展览的内容其实很丰富,很多东西是现场讲不出来的。而线上播出,就可以将其中很多“枝叶”的细节发挥得更加充分。而自己在讲的时候,特别注重把那些馆方独有的资料、研究成果等放进去,给大家以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体验。

吴瀚汀说,通过“听”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帅府、了解文物,也是希望大家能更加愿意来。从这点上说,它起到了一种导流的作用。

实际上,无论推“云展览”,还是玩直播,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观众爱上博物馆。所以它们与实体展、现场体验并不冲突。从未来的发展看,“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会成为大趋势,而形态也必将更加立体和深入。面对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博物馆会进化成怎样的样子?很令人期待。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