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家云看展 这些宝贝别错过

发布时间:2023-04-17 22:35:33

朱雀顶饰

十六狮柱础石

人操蛇托座

诗意花城工作室出品更多生活信息请扫二维码

行走博物馆

目前各地的复工复产在有条不紊地渐次进行。很多朋友关心什么时候博物馆才能重新开放。记者昨日与多家博物馆的负责人联系得知,目前馆内的日常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但开馆时间仍然未定,但这不妨碍大家看展,又有一批新的展品开始“云展览”,一起来看看。

南越王屏风铜饰

再现往日精巧技艺

去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人,往往被馆藏绚丽的玉器迷花了眼,却忽略了其他馆藏珍品。其实在当时考古出土的1000多件/套文物中,有许多都是绝世珍宝,当中的屏风就是一例。虽然2000多年的时光磨去了木制屏风的实体,但它的相关构件,仍幸运地保存了下来,让我们可以想象那件王家用具的夺目光彩。

据馆方介绍,屏风出土时仅存一些铜构件和漆片散落在地,专家们根据构件的出土位置、构件造型对之进行了科学复原,从而得知这件屏风不仅规模大,而且结构奇巧。它中间的屏门可以向外开启,两侧的翼障以折叠构件连接,可以展开。上部装饰有插着羽毛的朱雀和双面兽首造型的顶饰,中间是红黑两色的卷云纹图案,下部是人操蛇造型的托座。类似的顶饰共有五件,都是青铜铸造,遍体鎏金,其中有两件朱雀顶饰,三件兽首顶饰。在朱雀头顶和兽头上都有一个圆管,可能是用来插羽毛。

屏风的托座也很讲究。如人操蛇托座是屏风下面的折叠构件,青铜铸造,遍体鎏金,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一个直角形的构件,用来套合屏风。下半部分是一个越族大力士抓住五条蛇的形象。

看着这样一件精美的室内陈设巨作,不禁让今人追想汉代时宫廷生活的精雅。

南汉国宫殿十六狮柱础石

“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条尾巴拖后头”

南越王宫博物馆中收藏着一件南汉国宫殿十六狮柱础石,体形巨大,边长112厘米,高56厘米,腹盆底直径107厘米,高13厘米,柱直径60厘米,狮子高度18.5厘米,狮子两耳宽度为11-12厘米,底座高25厘米,非常醒目。柱础用整石雕凿而成,底座方形,覆盆下层雕覆莲瓣纹,上层雕刻有16蹲狮,圆顶面平整光滑,是国内罕见的建筑雕刻精品。专家们推测应属于南汉国时期的主要宫殿柱础使用。现在大家可以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官方网站的“数字博物馆-文物三维”栏目中看到它的360度全景图像,还可以放大缩小,仔细观察细节。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柱础石是木构建筑中用于承受屋柱压力的奠基石。柱础石的主要功能有三:一是较大的面积传递柱身的荷重于地面;二是防潮且避免外力损害柱脚;三是装饰。狮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在此出现显然具有吉祥之意。十六狮一方面继承了唐陵石狮民族化的兽类雕刻装饰手法,如狮子突目、隆鼻、挺胸、利爪的线刻技艺,保留唐代遗风;另一方面又倾向于宋狮的精神面貌,体量显小,颈间系铃,坐姿拘谨,由雄伟威武转向驯服温和。呈现出时代精神转化时期在艺术上的体现。

朱雀顶饰:通高26.4厘米,双翅距宽24.5厘米。朱雀是汉代主管南方之神,是想象中的动物。朱雀昂首展翅,站在方座上,脖子、身体、双翅刻满了羽毛纹饰。方座四面装饰着火焰形纹饰,是一尊火中的朱雀形象,栩栩如生。

十六狮柱础石:专家乔娇在其专文中指出,自然界中的狮子头小体长,头部与身体比例约为1:5,十六狮则采用头部与身体比例为1:1的雕刻手法,继承了唐代狮刻“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条尾巴拖后头”的头部放大惯例,甚至更为夸张。这种重点突出头部刻画的原则,能够使雕塑的精神特征更突出醒目。

人操蛇托座:大力士两眼圆瞪,眼珠外突,鼻短而高,口衔一条两头蛇,身着短袖上衣,赤着双脚,双手抓蛇,双腿夹蛇,四蛇相互缠绕。外连一组云纹。专家指出,南方多蛇,古代越族人有以蛇为图腾的习俗,越人操蛇象征着祛邪避恶。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部分图片由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