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人物专访 ‖ 冯健: 想要创业先把自己变成复合

发布时间:2023-04-18 13:45:06

他属于国内最早一批研究无人机和航拍的人,业内术语管无人机飞丢、掉下来叫“炸机”,这个词就是大冯发明的。

他的稳拍产品在2013年日本高科技博览会上,力压SONY和NEC,勇夺数码影像大奖,这是该奖第一次颁给中国企业。

前不久的文博会上,他发布全球首个智能演播室,颠覆直播,让电视台去中心化。

冯健:

想要创业先把自己变成复合型人才冯健,人称“大冯”。

197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5岁半上小学,16岁上大学,

小小年纪就成“万元户”。

身为老板,他曾经一个月打5份工来“养”研发团队。

他属于国内最早一批研究无人机和航拍的人,

却坚持做专业级应用而不涉入民用领域。

他的稳拍产品超越日本的SONY和NEC,

夺得亚洲高科技大奖。

现在,他正在打造无人直播室,让电视台去中心化。

开挂般的“人设”

1经济头脑与生俱来

        大冯197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5岁半他就上了小学,上课三四天爸妈才发现这孩子读书去了!“有一天突然发现玩伴消失了,原来他们上学报名去了,我就问报名要什么,人家说要5毛钱注册费,还要会说爸爸妈妈名字,会写自己名字。我说那太简单了,我都会啊,就去报名了。”

        由于当时小学是5年制,1986年,16岁的大冯就上大学了,读自动化控制专业。在校年纪最小但最会赚钱,赚成“万元户”级别,资产甚至超过校长。“当时全校有BB机的就俩人,一个校长,一个我。”收入最高的一个月2000块,通常也有五六百块,而那时候,“我爸的工资是一两百块钱。大一下学期开始就没找家里要过钱”。

        大冯来钱的方式很多:玩摄影,帮毕业班同学拍照片,一年挣1000块;晚上摆烧烤摊炒一手好菜;帮老师同学教职工修各种各样的录音机、电视机、收音机。“老师上课给我们讲无线电原理,下了课就跟我说,‘走,到我们家去修电视机,昨天晚上打雷打坏了。’”现在回忆起来大冯还笑得乐不可支,“对老师我都收钱,多的10快,少的3块5块”。

2“阴差阳错”承担国家课题

        大冯还是个天生的技术男,大学时期就到一个生产自动化设备的自控分厂,勤工俭学,从焊接工开始做,做到设计主管,那时候他18岁。

        20岁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机床研究所,刚进去,就承担了一个国家课题,获得国家二等奖。不过,这不是领导器重,而是“阴差阳错”。

        当时单位要研发一个数控铣床参加广交会,此前请专家来研发,已经烧毁了两台系统,只剩最后一台,没人敢动,就有人指大冯,说那是刚毕业的,让他弄,弄好了就好,弄不好全是他的责任。“当然这些我是后来才知道的”,大冯笑,“领导交代,就静下心来做”,要开机时候,所有人都站得远远的,怕冒烟。“啪”开机,编了一个程序,一个女人完美的脸在车床上铣出来了。

3创业初期,自己打工养团队

        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有技术傍身、能说会道有人缘,也许注定了大冯不断创业不断折腾的人生轨迹。

        1992年下海创业开了几个公司。1997年,欧洲工作三年。2000年,又回国创业。公司设在哪儿?他老家是昆明,不少亲戚在上海,同学朋友在北京,结果,这三个城市他都没选,偏偏挑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广州,因为“在那些地方,一旦遇到困难,肯定会去找朋友帮忙。既然创业,就想看看自己的能力。选了广州,拿了台电脑,带了几万块就来了。我不愿意跟别人对比,更愿意跟自己搏。”

       最开始,他在别人公司带团队。2002年,卫生系统用互联网对药品集中采购,采购比价的网络平台就是大冯带队做的,当时系统启用后有媒体报道称“一天之内药价降了17%”。

        别人创业是开公司卖idea,技术控的大冯却是先开实验室,做研发拿专利磨产品,直到2013年,才有大规模的产品上市支撑公司。此前他是既当老板又去打工,养活研发团队,“今天给顺德的小家电企业做技术升级项目,收个三十万,明天卖技术,又收个几十万,就这样养活团队”。研发团队规模最大的时候有100多号人,月平均支出60万元。

        最“悲惨”的时候,大冯一个月要打五份工养活团队,“给企业做项目顾问、讲课啊啥的”,朋友们都知道大冯的困难,时不时给他介绍兼职,“之前给一个企业做顾问,一月(赚了)10万”,这些打工收入,不是进他个人腰包,而是直接进公司账目。

        还好他赚钱能力强大,家庭生活质量不成问题,对这样的劳碌命也甘之如饴,“没什么,自己的选择嘛”。

国际领先的“稳定拍摄技术”

4研发产品曾夺日本博览会大奖

        这样的人,创业做技术开公司,似乎理所当然。今年端午节的时候,他帮电视台用手机现场直播了广州市的端午节龙舟赛,让市民可以像看“网红”直播一样看扒龙舟。在此前,他还在海南,用稳定拍摄技术为海航拍摄中国第一架波音787-9的宣传片。

        巨大的波音787-9傲娇地站在停机坪上,镜头由近及远一镜到底,近景、中景、远景几十秒内就360°展现它的身段和气场。传统的方法拍这样的镜头要一个团队,架设地面轨道,空中摇臂……而给普通摄像机装上大冯团队研发的智能稳拍设备,一个摄像师扛着机器,脚蹬平衡车,就能完成这一拍摄。就算摄影师从平衡车上摔下来,镜头都是平稳的。

       “飞机内部很大,290个座位还有设备,全部介绍一遍,都要一镜到底,中间不能剪,一个人拿着摄像机就能完成,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如今怎么晃动都是稳定的,不用担心架设设备受到限制。”大冯团队研发的稳拍产品,2013年在日本高科技博览会上,力压日本本土企业SONY和NEC,勇夺当年度的数码影像大奖,这是该奖第一次颁给中国企业。该博览会是一个知名的世界级展览会。

5“炸”过600架无人机

        大冯的稳拍技术,其实脱胎于无人机。他还创下保持8桨、11公斤重量无人机飞行时间持续42分钟的纪录。

        2004年的一天,一个在花都主管消防和林业的朋友,给大冯打了个电话。“说森林大火,正带着消防官兵上山灭火,四面都是火,有可能一时半会儿下不来,联系不上家里人,万一有意外,怎样怎样。”他当时想,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救火队员知道火势的发展,“于是就想到,用航拍无人机”。后来朋友安全回来了,大冯一头扎进无人机航拍的研发,“2005年开始研究,一直到2007、2008年,参加国内森林武警的防火演练”。2010年,大冯开始做专业的航拍,主要服务于武警消防等专业领域。

        从研究开始到现在,大冯摔过近600架无人机。业内术语管无人机飞丢了、掉下来,叫“炸机”,这个词就是大冯发明的,“摔到地面上一摊烂,不就跟被炸了一样”。用同样大小重量的马达,大冯的无人机运行效率比别人高,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就会因此拉长。2012年,当时的8桨无人机,能飞25分钟已经是奇迹,大冯用了半年时间,开了3副螺旋桨模具,“最后重量11公斤多的8桨机,飞到42分钟。目前这个重量,能飞这么久还是一个纪录”。

6不后悔错过无人机“金蛋”

        因为“炸”过600架无人机,大冯深刻体会到无人机仍有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因此,虽然是国内最早一批研究无人机和航拍的人,眼看着一批无人机民用企业崛起,大冯却一直固守专业级应用,而没有涉入大规模民用化。“无人机的飞行环境是很复杂的,面对地磁、无线电等各种干扰,各种人为操作失误,还有电源,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不可控因素太多。民用无人机,必须价格非常低消费者才会接受,器材、芯片就必须用低价的,而性能会受一定影响。”

        到现在,大冯的一台无人机的价格相对还是比较贵,他用“冗余”的方法确保无人机的安全,“冗余就是备份,灾难备份,你失效了我还在,我失效了他还在”,大冯的无人机是三冗余、四冗余甚至五冗余,导致成本很高,卖一架要价二三十万。

        就在大冯对民用无人机“敬而远之”的几年内,国内民用无人机企业纷纷崛起,叫好又叫座,如今回看,他是否后悔错过这个“金蛋”?“不后悔。”

        失之无人机,收之稳拍。无人机航拍对拍摄器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一路研发,他拥有了七八个稳拍的国际专利,因此才有了2013年的日本获奖,以及稳拍基础之上的无人演播室。

7打造首个智能演播室

      如果你以为大冯只满足于卖稳拍产品,给别人拍拍宣传片,就太小看他了。他的目标是颠覆演播室,打造无人直播室,让电视台去中心化。

      2016年5月的文博会上,大冯的好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代表广州市的十家企业之一。他在现场搭设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透明玻璃房子演播室,首发全球首个智能演播室:通过姿态控制技术和硬件融合算法的创新,使3个机位摄像加导播系统的造价不到20万元,而且只需要主持人自己一个人就能控制所有设备,可谓“网红”福音。3台摄像机中,左侧一台负责全景的拍摄;中间一台当摄影机器人,可以全场滑动,拍摄任何角度的特写;第三台则对准主持人。

    “在传统的电视台直播室,3台机位需要配3个摄像,导播系统需要导演控制,光是设备造价就上千万元,人工方面加上灯光等至少需要七八个人,而无人值守智能演播室硬件不到20万元,主持人一个人就能操控所有设备。”

“现在每一个网络主播,无论卖萌也好,扮靓也好,都变成一个独立的频道了,换句话,去中心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无人演播厅就是去中心化的项目。”他计划在北上广深各建一个演播厅,请名人、达人运营一个网络媒体。

感悟:创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8向有钱的方向发展,不要忽略了自己本身是个值钱的人

     大冯也在重新思考创业成功的定义。朋友的一句话让他有所悟:“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向有钱的方向发展,忽略了自己本身是个值钱的人。”他决定“要满怀一颗利他心,做产品,做服务”。

     “这两个东西我刚刚学会,所以离成功还远着呢。”大冯说,以前对成功的定义是赚到很多钱,现在觉得自己赚钱能力还可以,儿子读国际学校,个人生活不成问题,他更坚定地要养活研发团队,“希望我们的应用科学能够走到前沿。中国要讲创业,不是靠廉价劳动力,而是靠应用科学。基础科学已经落下很多,但是应用科学是有可能走到前沿的,应用科学没有什么底层的技术”。

        他也不提倡人人都去创业,“创业不是人人都能干的,要把自己变成复合型人才:学会计看懂会计报表,懂销售口若悬河把树上的鸟都哄下来,懂公关知道怎么宣传,还必须是个产品经理懂客户需求……但现在有些什么都不懂的人来创业,把父母、亲戚朋友的钱耗光了,又高不成低不就地去打工,这是浪费资源,作恶!”

        “创业不是九死一生,是九百九十九死,都不一定有一生。”他的忠告是,“要不就早点收手,要不就横下一条心,一路奔到黑,或一路奔向光明。”

冯健展示8桨无人机。 该产品主要应用于航拍和 紧急救援,它还是11公斤飞 行器级别飞行时长42分钟 纪录创造者。.jpg

采写:记者 蒋隽

编辑: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