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指南

越秀区公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发布时间:2023-04-17 15:58:36

申报四大标准

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

具有展现岭南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

具有鲜明特色,在当地有一定影响

在一定群体中或者地域范围内传承、活态存在

近期,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示了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其中包括广式烧卖制作技艺、广式肠粉(布拉肠制作技艺)、相声(粤语相声)、广府传统婚礼习俗、熊氏少林大易筋经5个项目。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表示,下一步会进行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并继续推动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让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食在广州

必点广式小吃烧卖布拉肠

广州人爱“饮早茶”,广式烧卖则是必点的小吃之一。

本次申报非遗项目的单位为包道广式点心专门店,据包道集团总经理戴文青介绍,2014年包道创建之后,为了把项目和产品做得更好,创始人结识了广式点心泰斗、包道产品荣誉出品总顾问陈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探讨,摸索出独特的制作方法与精准科学的用料配方。“目前,我们开展了广式烧卖制作技艺研发提升工作,通过打造多样化的销售模式,让上班族、普通人不用进到茶楼就可以吃到地道的烧卖。与此同时,为更好地传承这项技艺,包道积极开展传艺授徒工作,培养传承人群,扩充传承队伍。”戴文青说道。

布拉肠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广式美食,它价廉味美,出品以“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著称。

本次申报布拉肠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的单位为广州市银记肠粉店有限公司。银记肠粉店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主营肠粉、粥等美食的连锁餐饮服务企业。记者就本次申遗情况随机采访市民的看法,70多岁的谭先生表示:“我吃银记布拉肠已经有很多年了,它薄薄滑滑的,味道鲜甜。”而资深老广骆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还是更偏爱位于西华路的芳记,“皮薄香滑,更加可口。”居住在越秀区的刘女士也表示:“现在我更常吃华辉拉肠,希望各老字号能专注出品,提升布拉肠的味道,这是我们老街坊的一种情怀所在。”

res01_attpic_brief.jpg

布拉肠是非常受欢迎的广式美食。

粤语相声

北方相声本土化,广东人都中意睇

粤语相声源于北方相声,发展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中国相声中最大的一支方言相声流派。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黄俊英可谓是给观众带来了数不清的欢乐。作为相声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黄俊英年轻时接触到北方的相声艺术,并被这种幽默风趣的相声艺术吸引,因而决定把北方的相声带到南粤大地。

针对北方方言与广州话在发音、音调上的不同,黄俊英在与其他曲艺演员合作的过程中对曲目进行修改,再用广州话进行演出。此外,他还根据广东地区的本土特点,创作演绎出一批具有广府特色的相声作品。由于具有深厚的表演功底,黄俊英能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获得愉快的观看体验。《三六九查户口》《一对一》《广州话趣》等是广州街坊熟悉的相声经典作品。“小的时候,我经常看黄老师的表演,他的相声作品给我带来了数不清的欢乐。”市民张先生说道。喜欢粤语相声表演的市民傅先生表示:“黄老师是粤语相声的代表,童年时期看他的作品,经常被逗笑。而且他还做到了把北方相声本土化,这点最让我敬佩。”

res03_attpic_brief.jpg

黄俊英

广府传统婚礼习俗

在仪式感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广府传统婚礼习俗,是流传于广府地区的人生礼俗之一。它包括择吉日、过大礼、落栊、安床、开脸、上头、出门、入门、回门等几个环节。当定好吉日后,男方会携带礼金和礼品到女方家提亲,又称“过大礼”。女方家接受提亲后,由小舅子们将嫁妆箱抬到男方家中,俗称“落栊”。婚礼的前一天,新人要进行“开脸”“上头”仪式。上头后,新郎新娘各剪一小缕头发放到红包里,寓意“结发为夫妻”。一切准备就绪,婚礼当天,新郎和伴郎团“过五关斩六将”才能接到新娘。入门之后,新郎新娘齐齐向长辈敬茶,此时大妗姐会在旁边说吉祥词助兴,如“饮过新抱茶,富贵又荣华。”出嫁以后,新娘子还要回娘家探亲,即为“回门”。

在这一套传统的广府婚庆仪式上,总少不了一个重要角色——“大妗姐”。“大妗姐”需要安排婚礼中的大小事务,保障婚礼顺利进行。据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家族传统的第四代大妗姐卢炜炜介绍,大妗姐正式成为一门行业,可以从自己的太姑婆说起。“清末民初时期,太姑婆学习了一些文化知识,就帮助东家打点婚礼事宜。后来她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谋生手段,就慢慢地衍生了大妗姐这个行业。”

从小接触婚礼习俗的卢炜炜在与姥姥学习的过程中传承了这门技艺。“因为一份责任,让我坚持到现在。我想要让现代人在充满仪式感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促进家庭氛围的和谐。”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现在懂得传统婚俗的人越来越少,卢炜炜表示:“我会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传统文化散发的光彩。”

熊氏少林大易筋经

可以强身健体的传统武术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少林易筋经有“大、小”之分,包括不同的派式,熊氏少林大易筋经便是其中的一种。据现有资料考究,熊氏少林大易筋经是武术家熊长卿先生改编而成,著名武术家李佩弦成为熊氏少林大易筋经的第一代传承人。

据李家驹介绍,人们在练习熊氏少林大易筋经的时候,主要通过调整呼吸的节奏与把握身体的平衡,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这一传统武术主要包括握拳呼吸、按掌呼吸、双掌前推呼吸、托掌呼吸等十四个招式。

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教授,李家驹在教学生医学知识的同时,还在学校创办了武术协会,将熊氏少林大易筋经传播出去。“随着新兴事物的兴起,传统的熊氏易筋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几年在‘传承武术文化’‘全民健身’风潮的影响下,武术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线。”越秀区武术协会会长傅杰告诉记者。在新的时代下要传承和保护熊氏少林大易筋经,李家驹认为:“一要走进社区,让居民可以锻炼身体;二要走进学校,让年轻的学生了解接触,才能让传统的武术文化代代传承。”

res05_attpic_brief.jpg

李家驹

推广

加强保护 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

2019年5月,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开展了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经过大半年的时间,由区级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评审和论证,才选出了本次的5个项目。”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颖雯说道。

“能被确立为非遗项目,对申报单位而言,是一种极大的肯定,既增强自信心,也提高知名度,还促进同一领域其他单位的认同。在无形中,推动申报单位的发展。”刘颖雯说,针对非遗项目,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搭建了多样化的宣传平台。“我们会在迎春花会、广府庙会等活动中,设置非遗体验摊位,提供展示展演的平台。同时还会举办各种非遗体验课程和讲座,助力其宣传推广。”此外,越秀区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给予几千块不等的补贴。

下一步,越秀区会采取哪些措施进行传承和保护?刘颖雯表示,接下来会继续落实好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工作,“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对保持非遗项目的活态属性和自身文化属性起着重要作用。”从静态的“物”的保护到动态的“人”的保护,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深入。此外,越秀区还会继续推动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与社区居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记者 黄丽霞,摄影 梁钜聪